2023年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3-03-31 22: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作一汇报。

经过几年坚持不懈攻坚,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人如期脱贫,X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关心关注关爱扶贫事业,通过人大议案、专题调研等方式深度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市人大再次来我局开展调研座谈,帮助我们把脉问诊、鼓劲加油。在此,我代表市乡村振兴局,对X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XX日,X书记为市乡村振兴局重组揭牌并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锚定了接续奋斗的前进方向。今年以来,面对“三农”工作进入重心转移、机构转型、角色转变、职能转换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市乡村振兴系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部署要求,乘势而上、持续发力,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工作推进情况

第一,抓学习教育,保持奋进态势“不松劲”。一是以深学细悟凝聚共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习、调研、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晰方向,保持队伍、作风、干劲不变,不折不扣落实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二是以典型引路激发斗志。编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X篇章》,完成全国、省脱贫攻坚表彰和全省乡村振兴(扶贫)系统表彰评选推荐工作,共有X名个人、X个集体获得表彰。开展“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做好“记录小康工程”专题展览,X月30日,市委书记X带领四大班子成员参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暨全市‘纪录小康工程’专题展”。目前,全市共有X家单位X人次参观展览,进一步弘扬了脱贫攻坚精神,激发锐意进取、接续奋斗的激情热情。三是以专项培训提能增效。围绕项目资金、集中排查、网格员管理开展专项培训。开展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网上专题班学习。今年以来,市县(区)共开展各级各类培训X个班次,累计培训X人次。

第二,抓巩固成果,筑牢返贫致贫“防火墙”。一是夯实“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全面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X人,全市贫困人口综合医保支出X万元,危房改造持续动态清零,完成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X处,覆盖服务人口X万人。二是开展集中大排查。按照省局要求,确定我市2021年家庭人均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户为监测范围,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开展集中排查和动态监测,新识别出监测户XX人。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针对近期汛情、疫情,落实有关工作部署,原系统内X户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风险消除稳定,目前未出现返贫致贫。三是实施产业就业帮扶。衔接资金50%以上用于发展产业,投入特色产业发展资金X万元,实施到户项目X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X个,带动贫困户X户。今年发放全市小额信贷X万元。认定消费帮扶重点企业X个、重点产品X个,累计销售金额X亿元,今年以来销售X亿元。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X人,全市脱贫劳动力已返岗就业X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四是狠抓问题整改清零。梳理2020年度省脱贫攻坚各类考核反馈问题X个,落实整改措施X条,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到位。针对大排查中发现的X条问题,督促X县认真整改,目前全部完成整改。五是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保持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出台市级财政衔接资金管理办法,全市(含三区)已投入各级衔接资金X亿元,其中X县到位衔接资金X亿元,资金支出率为X%,已批复的X个项目全部开工,资金安排率、支出率、项目开工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开展20XX年以来扶贫资产核查登记确权,梳理扶贫资产X亿元。

第三,抓平稳过渡,传好有效衔接“接力棒”。一是推进政策稳步衔接。组织市县局去X县、X市等地学习考察。对照省制定的“1+33+N”衔接政策体系,调整优化教育、医疗、社保、民政、财政、金融、国土等方面政策,兜底救助累政策和财政保障类政策继续保持稳定,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进一步细化调整,编印《X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汇编》,织密织全政策“衔接网”,确保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巩固成果、平稳衔接的“生产力”。二是推进工作稳步衔接。出台我市《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X为先行示范区,X为正常推进区,调度县区制定“五大振兴”行动方案,细化《五个专项行动小组重点任务清单》,压实各方责任。紧盯大排查、防范返贫、“三保障一安全”、平稳衔接、项目资金等关键环节,开展4次综合调研督导,倒逼县区狠抓工作、责任落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建立协调顺畅、调度有方、推进有序、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以市乡村振兴局挂牌为新起点,树牢“一盘棋”思想,建立市县(区)乡村振兴局定期座谈制度,实行双周一调度,推动县区对标先进、固强补弱,做到县区联动并进。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户厕摸排整改工作督导指导。三是推进帮扶稳步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第八批X名选派干部赴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重点推进村等X个村任职,并开展集中培训。起草市级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已征求完部门意见,待下发实施。细化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户帮扶“户方案、人措施”,累计录入帮扶措施X万条、户均X条,调整优化帮扶措施X条。统筹推进定点帮扶、企业帮扶、消费帮扶等社会帮扶,凝聚强大帮扶合力。全面建立县区自然村全覆盖的网格体系,将全村分为若干个小网格,建立村组网格,网格员对网格内所有农户,定期开展走访,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反映情况、及时整改,目前全市共设立网格X个,网格员X人。

二、存在的问题困难

一是工作机制衔接不够。目前,国家和省乡村振兴局的“三定”方案还没有出台,组织保障、协同配合、统筹规划等机制尚未明晰,导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系统性衔接机制还不完善,全方位、多层面振兴乡村的大格局尚未形成。省级相继出台的X项政策,市级部门还没有完全细化调整到位,对已出台的政策宣传解读不够。

二是基层力量相对薄弱。三区乡村振兴工作机构编制不明确、人员不足,虽然区级乡村振兴局已经挂牌,但人员很少,只有两至三人,力量配备严重不足。全市镇村两级乡村振兴工作站还没有挂牌,还是依靠原有的工作人员从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加之待遇低、工作强度大、人员流动快、队伍不稳定,势必造成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打折扣。村干部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不强,优秀“头雁”数量依然较少,农村各类技术人才资源匮乏。

三是精准帮扶没有找准发力点。新选派的帮扶干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政策、新任务、新要求不够熟悉,对如何进一步落实帮扶措施、促进有效衔接等方面认识不清、重点不明。尤其是新排查出的新监测户,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帮扶措施,帮扶工作落实不够到位。

四是乡村建设欠账较多。乡村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引领,农村道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与群众期盼和生产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五是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较少。当前,推进乡村振兴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性投资和财政资金直接划拨,撬动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工作尚处起步阶段,投入渠道单一、规模较小,直接影响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核心指标巩固提升。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测,强化排查预警,发现问题、动态清零。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在健全控辍保学、防止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四项机制上下功夫,持续提升“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水平。

二是抓精准帮扶落地落细。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对已录入系统的监测对象,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组织驻村工作队、网格员培训,抓好到户到人帮扶,提高帮扶实效。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各方力量将资源逐步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

三是抓项目管理提质增效。健全资金管理体系,落实监管责任,确保资金高效使用。调整优化入库项目,系统谋划论证一批整体性、综合性项目,提高项目总体效益。加快项目施工进度,确保早完工、早见效。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推进特色种养业提升、光伏提升、乡村旅游提升、农村商贸流通提升、消费帮扶提升五大工程,确保持续发挥稳定增收作用。

四是抓政策调整平稳衔接。吃透中央和省有关政策精神,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调度相关部门根据上级已经出台的衔接政策,抓好我市衔接政策措施的细化和落实,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

五是抓乡村建设改善条件。加快推进农村道路提质、农村供水保障、农村电网巩固提升等工程建设,逐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设施便利化水平。加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县(区)域统筹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水平。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持续开展“五净三规范”,提高村容村貌和家中环境整洁度,继续做好农村存量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巩固等工作。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衔接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

版权所有:千映范文网 2014-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千映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千映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40012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