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善管理相关规章制度5篇老年友善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ICS03.080A20T/CGSS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团体标准T/CGSS003—2018老年友善服务规范Specific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友善管理相关规章制度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老年友善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S 03.080A 20T/CGSS中 国 老 年 医 学 学 会 团 体 标 准T/CGSS 003—2018老年友善服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age-friendly service2019 - 03 - 01 发布 2019 - 03 - 01 实施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发 布T/CGSS 003—2018I目 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25 服务内容与要求.............................................................................................................................................36 服务评价及改进.............................................................................................................................................5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老年友善服务环境与设施....................................................................................... 7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老年综合评估量表................................................................................................... 9参考文献.............................................................................................................................................................22
T/CGSS 003—2018II
T/CGSS 003—2018I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老年医院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老年医院、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医疗机构管理分会、北京医联老年医学培训与咨询中心、辽宁省老年病医院(辽宁省金秋医院)、郑州市老年病医院(郑州九院)、江苏省老年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海南省老年医院、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成都市老年康疗院、四川省自贡市第五医院、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云南省康复医院(昆明市老年病医院)、国药东风花果医院、内蒙科尔沁区老年医院、淄博淄建集团医院、大庆油田东海医院、唐山工人集团医院、太原市第二医院、北京市东城区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岳涛、陈峥、张进平、刘霜秋、宋惠平、李保英、暴继敏、白建林、许家仁、刘建军、金水晶、毕卫红、彭代之、肖洪松、谭友果、朱斌、田福建、胡万保、牟晓红、邓小蕴、张春林、李玉杰、卢艳丽。
T/CGSS 003—20181老年友善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老年友善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评价及改进。本标准适用于提供老年友善服务的医疗、康复、护理和照护等服务机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432 康复辅助器具分类和术语GB/T 17242 投诉处理指南T/CGSS 001-2018 老年照护师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643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老年友善服务 age-friendly service为老年人营造尊重、关爱与支持的环境,开展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并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医疗、康复、护理和照护等活动。3.2老年综合评估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由多学科专业人员为功能下降、衰弱的老年人从体能、认知、心理、社会、环境和疾病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的健康测量方法。3.3多学科整合管理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ed management由老年病医师、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护师(士)、心理师、营养师、临床药师、个案管理师和社会工作者等构成的多学科团队,依据老年综合评估的结果对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性的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的模式。3.4老年综合征 geriatric syndrome,GS由多种慢病的病理过程或多种诱发因素导致的具有同一临床表现特点的老年病症。
T/CGSS 003—201824 基本要求4.1 服务机构4.1.1 服务机构(简称“机构”)包括医院、康复院、护理院、养老院及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照护中心等。4.1.2 应依法登记注册。4.1.3 应有为老服务的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有组织管理的制度、流程、服务规范和应急预案。4.1.4 应建立老年友善服务中不良事件的上报与处理反馈管理系统,宜参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4.1.5 应有负责双向转诊服务的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4.1.6 应对服务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训时数每年均不少于 20 学时,培训考核达标后方能上岗。4.1.7 宜单独设立或合作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病区或老年护理院,参照《护理院基本标准》执行。4.1.8 宜建立社会工作部,建立志愿者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有长期招募志愿者特别是老年志愿者的计划。4.1.9 应妥善保管各种服务的原始文档,实现服务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4.2 服务人员4.2.1 应提供身体健康证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老年人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注意保护其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4.2.2 应具备与老年人良好沟通的能力。对失能、失智的老年人使用慢速、清晰的语言,或采用肢体语言、文字或图片进行交流。支持和鼓励志愿者、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老年健康问题的多学科整合管理。4.2.3 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参加相关培训,熟练掌握本岗位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规程和卫生清洁要求。4.2.4 医疗、医技人员应掌握常见老年疾病诊疗技术、老年综合评估技术、老年综合征风险筛查与干预技术,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疾病筛查和健康宣教活动。4.2.5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老年综合评估技术,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应具备向老年人或者监护人提供适合居家、社区或机构养老,或者入院治疗的判断与建议的老年护理及管理能力。4.2.6 老年医学科及相关特色科室科主任应具有老年医学教育或培训达标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护理负责人应具有老年护理专业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4.2.7 康复治疗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治疗科室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康复治疗工作 5 年以上。4.2.8 老年用药与营养咨询门诊应由具有 5 年以上相关临床经验的医师或护师出诊。4.2.9 老年照护师应按照 T/CGSS 001-2018 执行。4.3 服务环境与设施4.3.1 老年友善服务场所应适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和功能状况,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移动、如厕等无障碍环境,以安全、便捷为基本要求。4.3.2 在机构公共场所应配置移位辅具;公示的服务信息应置于明显位置,并便于老年人阅读和理解。
T/CGSS 003—201834.3.3 机构整体环境、病房环境、卫生间和浴室环境、通道和电梯环境、交通设施和标识系统宜达到老年友善服务环境与设施条件。参见附录 A 表 A.1。5 服务内容与要求5.1 老年综合评估5.1.1 应对机构内的老年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评估内容及评估方法见表 1。5.1.2 评估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为评估对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必要时经过多学科小组共同讨论和制定干预方案。5.1.3 宜对出院回家的老年患者,进行居家安全的评估与提供居家改造建议。居家安全的评估应包括对灯光、地面、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走廊或过道等的评估,家庭危险因素评估工具(HFHA)参见附录 B 表 B.10。5.1.4 应将评估结果录入病历或服务档案,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管理。表 1 老年综合评估内容与方法序号 评估内容 评估表或评估工具1 一般医学评估 包括患病与用药情况的评估,参见附录B表B.1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参见附录B表B.23 平衡功能评估平衡试验、前臂伸展试验,参见附录B表B.3Tinetti 平衡与步态评估量表,参见附录B表B.44 认知功能评估简易认知评估工具(Mini-Cog),参见附录B表B.5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参见附录B表B.65 视力评估 视力简易评估法,参见附录B表B.76 听力评估 听力简易评估法,参见附录B表B.87 社会评估社会参与能力简易评估法(见民政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参见附录B表B.98 居家安全评估 家庭危险因素评估工具(HFHA),参见附录B表B.105.2 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与干预5.2.1 老年综合征包括跌倒、痴呆、谵妄、衰弱、肌少症、多重用药、抑郁、晕厥、尿失禁、帕金森综合症、便秘、睡眠障碍和慢性疼痛等。老年照护问题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疮、骨质疏松与骨折、吸入性肺炎等。5.2.2 应开展对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常见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见表 2。5.2.3 机构应根据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结果,提出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制定并实施老年跌倒风险防控或跌倒损伤的救治措施,制定并实施防治老年痴呆、老年谵妄和老年抑郁的
T/CGSS 003—20184干预措施,为营养不良者出具营养和运动处方,为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进行压疮风险的防控或为已发生压疮者实施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5.2.4 对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干预措施应有效果评价。表 2 常见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内容序号 评估内容 评估表1 跌倒评估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参见附录B表B.11Morse跌倒评估量表,参见附录B表B.122 痴呆评估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参见附录B表B.6临床痴呆量表(CDR),参见附录B表B.133 谵妄评估 意识障碍评估法(CAM),参见附录B表B.144 营养不良评估微型营养评定法(MNA),参见附录B表B.15营养风险筛查法(NRS2002),参见附录B表B.165 抑郁评估老年抑郁评估量表简表(GDS-5),参见附录B表B.17老年抑郁评估量表简表(GDS-15),参见附录B表B.186 压疮评估 Braden量表,参见附录B表B.195.3 老年人高风险状态检测及处置5.3.1 应针对老年人如跌倒、坠床、窒息、肺栓塞等高风险指标进行监测与识别,除应对患者、家属及照护人员做出风险告知外,还应有风险标识和其他相应的防范措施。5.3.2 应制定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肾衰竭的应急抢救措施。5.4 常见老年病防控5.4.1 常见老年疾病的防控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脑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关节病变、晚期肿瘤和慢性肾病等疾病。5.4.2 应开展对老年人群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对高风险人群采取运动与营养等方式的干预。应有具体活动记录,包括活动通知、活动主题、主办方、受众人数及现场视频或照片等。5.4.3 宜设立常见老年疾病的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基地,并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实施和进行活动情况的记录。机构内宜配备有宣教器材和投放设备,并能够保持正常使用。5.5 老年人用药评估5.5.1 应对老年人用药进行全面评估(参见附录 B 表 B.1),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指导。5.5.2 在老年患者离开机构时,应告知用药注意事项。5.6 多学科整合管理5.6.1 根据需要对病情复杂、多重用药、多系统功能障碍、多脏器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多学科整合管理服务。5.6.2 应有多学科小组会议的讨论记录,有为老年患者形成的整合管理方案和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处理意见。5.6.3 医护人员应鼓励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多学科小组会议,并参与相关活动。
T/CGSS 003—201855.7 老年医学专科服务5.7.1 宜为老年患者提供老年综合征、脑卒中、认知障碍、骨性关节病、老年跌倒、睡眠障碍、压疮、精神疾患等的医疗照护与康复服务。5.7.2 宜为老年人开展营养干预服务,根据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和提供营养处方。5.7.3 宜对老年患者开展中期照护、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服务。5.7.4 宜为老年人开展居家适老环境评估和适老辅具适配等服务,参照《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进行配置。5.7.5 老年专科服务应有病历和服务记录。5.8 延伸服务5.8.1 延伸服务是指机构依据出院计划为住院治疗后回到社区或居家的老年人继续提供医疗、护理、功能康复和社会支持等延续性的服务。主要服务内容与要求见表 3。5.8.2 延伸服务应有服务记录和效果评估。表 3 主要服务内容与要求序号 服务内容 延伸服务要求1 延续性照护计划应至少包括健康宣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训练、饮食指导、运动干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内容2 双向转诊服务 应由负责双向转诊服务的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为老年患者提供评估后的转诊服务。3 复诊服务 应由医院门诊或宜由网络门诊为老年患者提供预约复诊服务4 绿色通道 应在挂号、交费、候诊、取药、检查等窗口为特...
篇二:老年友善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制度汇编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培训制度
医院要把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培训工作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院领导应定期研究、结合“三基、三严”培训进行老年患者、康复、护理培训、考核工作并督促有关职能科室认真贯彻落实。
一、健全各种相关医疗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医疗管理体系的职能作用。院长、分管医疗业务的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及科主任、护士长层层把关、环环紧扣、严格管理,保证老年患者医疗工作正常运转。
二、制定老年友善医护团队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把人员培训纳入继续教育管理,并认真组织实施组织老年友善医护人员参加。
三、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岗位培训或规划化培训,建立以全科医生、护士为骨干的我院老年友善医生团队队伍。
四、负责分批组织所有老年友善医生护士参加县级以上,卫生行部门认可的卫生服务人员培训且考核合格,掌握老年人医疗护理的基础知识。
五、负责组织老年友善医护人员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举办或认可的政策管理、法律法规、医德教育、诊疗护理规范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
篇三:老年友善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友善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老年友善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评价及改进。本标准适用于提供老年友善服务的医疗、康复、护理和照护等服务机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432 康复辅助器具分类和术语GB/T 17242 投诉处理指南T/CGSS 001-2018 老年照护师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643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老年友善服务 age-friendly service为老年人营造尊重、关爱与支持的环境,开展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并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医疗、康复、护理和照护等活动。3.2老年综合评估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由多学科专业人员为功能下降、衰弱的老年人从体能、认知、心理、社会、环境和疾病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的健康测量方法。3.3多学科整合管理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ed management由老年病医师、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护师(士)、心理师、营养师、临床药师、个案管理师和社会工作者等构成的多学科团队,依据老年综合评估的结果对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性的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的模式。3.4老年综合征 geriatric syndrome,GS由多种慢病的病理过程或多种诱发因素导致的具有同一临床表现特点的老年病症。14.1 服务机构4.1.1 服务机构(简称“机构”)包括医院、康复院、护理院、养老院及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照护中心等。4.1.2 应依法登记注册。4.1.3 应有为老服务的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有组织管理的制度、流程、服务规范和应急预案。4.1.4 应建立老年友善服务中不良事件的上报与处理反馈管理系统,宜参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4.1.5 应有负责双向转诊服务的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4.1.6 应对服务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训时数每年均不少于 20 学时,培训考核达标后方能上岗。4.1.7 宜单独设立或合作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病区或老年护理院,参照《护理院基本标准》执行。4.1.8 宜建立社会工作部,建立志愿者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有长期招募志愿者特别是老年志愿者的计划。4.1.9 应妥善保管各种服务的原始文档,实现服务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4.2 服务人员4.2.1 应提供身体健康证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老年人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注意保护其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4.2.2 应具备与老年人良好沟通的能力。对失能、失智的老年人使用慢速、清晰的语言,或采用肢体语言、文字或图片进行交流。支持和鼓励志愿者、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老年健康问题的多学科整合管理。4.2.3 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参加相关培训,熟练掌握本岗位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规程和卫生清洁要求。4.2.4 医疗、医技人员应掌握常见老年疾病诊疗技术、老年综合评估技术、老年综合征风险筛查与干预技术,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疾病筛查和健康宣教活动。4.2.5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老年综合评估技术,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应具备向老年人或者监护人提供适合居家、社区或机构养老,或者入院治疗的判断与建议的老年护理及管理能力。4.2.6 老年医学科及相关特色科室科主任应具有老年医学教育或培训达标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护理负责人应具有老年护理专业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4.2.7 康复治疗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治疗科室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康复治疗工作 5 年以上。4.2.8 老年用药与营养咨询门诊应由具有 5 年以上相关临床经验的医师或护师出诊。4.2.9 老年照护师应按照 T/CGSS 001-2018 执行。4.3 服务环境与设施4.3.1 老年友善服务场所应适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和功能状况,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移动、如厕等无障碍环境,以安全、便捷为基本要求。4.3.2 在机构公共场所应配置移位辅具;公示的服务信息应置于明显位置,并便于老年人阅读和理解。
4 基本要求2
表 1 老年综合评估内容与方法序号 评估内容 评估表或评估工具1 一般医学评估 包括患病与用药情况的评估,参见附录B表B.1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参见附录B表B.23 平衡功能评估平衡试验、前臂伸展试验,参见附录B表B.3Tinetti 平衡与步态评估量表,参见附录B表B.44 认知功能评估简易认知评估工具(Mini-Cog),参见附录B表B.5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参见附录B表B.65 视力评估 视力简易评估法,参见附录B表B.76 听力评估 听力简易评估法,参见附录B表B.87 社会评估社会参与能力简易评估法(见民政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参见附录B表B.98 居家安全评估 家庭危险因素评估工具(HFHA),参见附录B表B.105.2 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与干预5.2.1 老年综合征包括跌倒、痴呆、谵妄、衰弱、肌少症、多重用药、抑郁、晕厥、尿失禁、帕金森综合症、便秘、睡眠障碍和慢性疼痛等。老年照护问题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疮、骨质疏松与骨折、吸入性肺炎等。5.2.2 应开展对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常见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见表 2。5.2.3 机构应根据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结果,提出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制定并实施老年跌倒风险防控或跌倒损伤的救治措施,制定并实施防治老年痴呆、老年谵妄和老年抑郁的4.3.3 机构整体环境、病房环境、卫生间和浴室环境、通道和电梯环境、交通设施和标识系统宜达到老年友善服务环境与设施条件。参见附录 A 表 A.1。5 服务内容与要求5.1 老年综合评估5.1.1 应对机构内的老年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评估内容及评估方法见表 1。5.1.2 评估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为评估对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必要时经过多学科小组共同讨论和制定干预方案。5.1.3 宜对出院回家的老年患者,进行居家安全的评估与提供居家改造建议。居家安全的评估应包括对灯光、地面、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走廊或过道等的评估,家庭危险因素评估工具(HFHA)参见附录 B 表 B.10。5.1.4 应将评估结果录入病历或服务档案,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管理。3
表 2 常见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内容序号 评估内容 评估表1 跌倒评估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参见附录B表B.11Morse跌倒评估量表,参见附录B表B.122 痴呆评估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参见附录B表B.6临床痴呆量表(CDR),参见附录B表B.133 谵妄评估 意识障碍评估法(CAM),参见附录B表B.144 营养不良评估微型营养评定法(MNA),参见附录B表B.15营养风险筛查法(NRS2002),参见附录B表B.165 抑郁评估老年抑郁评估量表简表(GDS-5),参见附录B表B.17老年抑郁评估量表简表(GDS-15),参见附录B表B.186 压疮评估 Braden量表,参见附录B表B.195.3 老年人高风险状态检测及处置5.3.1 应针对老年人如跌倒、坠床、窒息、肺栓塞等高风险指标进行监测与识别,除应对患者、家属及照护人员做出风险告知外,还应有风险标识和其他相应的防范措施。5.3.2 应制定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肾衰竭的应急抢救措施。5.4 常见老年病防控5.4.1 常见老年疾病的防控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脑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关节病变、晚期肿瘤和慢性肾病等疾病。5.4.2 应开展对老年人群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对高风险人群采取运动与营养等方式的干预。应有具体活动记录,包括活动通知、活动主题、主办方、受众人数及现场视频或照片等。5.4.3 宜设立常见老年疾病的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基地,并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实施和进行活动情况的记录。机构内宜配备有宣教器材和投放设备,并能够保持正常使用。5.5 老年人用药评估5.5.1 应对老年人用药进行全面评估(参见附录 B 表 B.1),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指导。5.5.2 在老年患者离开机构时,应告知用药注意事项。5.6 多学科整合管理5.6.1 根据需要对病情复杂、多重用药、多系统功能障碍、多脏器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多学科整合管理服务。5.6.2 应有多学科小组会议的讨论记录,有为老年患者形成的整合管理方案和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处理意见。5.6.3 医护人员应鼓励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多学科小组会议,并参与相关活动。干预措施,为营养不良者出具营养和运动处方,为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进行压疮风险的防控或为已发生压疮者实施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5.2.4 对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干预措施应有效果评价。4
表 3 主要服务内容与要求序号 服务内容 延伸服务要求1 延续性照护计划应至少包括健康宣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训练、饮食指导、运动干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内容2 双向转诊服务 应由负责双向转诊服务的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为老年患者提供评估后的转诊服务。3 复诊服务 应由医院门诊或宜由网络门诊为老年患者提供预约复诊服务4 绿色通道 应在挂号、交费、候诊、取药、检查等窗口为特殊情况的老年人开设就医绿色通道5 健康管理 应为居家签约、养老机构或其它长期照护机构中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和服务档案6 技术指导应为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提供现场技术指导或远程医学服务6 服务评价及改进6.1 服务评价6.1.1 服务评价包括:机构自我评价、服务对象评价和第三方评价。6.1.2 机构自我评价应根据服务内容及服务要求定期进行自我评价。6.1.3 机构应定期开展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价。6.1.4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可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老年友善服务的评价。6.2 评价内容包括本标准第 4 章和第 5 章的内容。5.7 老年医学专科服务5.7.1 宜为老年患者提供老年综合征、脑卒中、认知障碍、骨性关节病、老年跌倒、睡眠障碍、压疮、精神疾患等的医疗照护与康复服务。5.7.2 宜为老年人开展营养干预服务,根据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和提供营养处方。5.7.3 宜对老年患者开展中期照护、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服务。5.7.4 宜为老年人开展居家适老环境评估和适老辅具适配等服务,参照《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进行配置。5.7.5 老年专科服务应有病历和服务记录。5.8 延伸服务5.8.1 延伸服务是指机构依据出院计划为住院治疗后回到社区或居家的老年人继续提供医疗、护理、功能康复和社会支持等延续性的服务。主要服务内容与要求见表 3。5.8.2 延伸服务应有服务记录和效果评估。5
6.3 持续改进6.3.1 机构应根据评价结果,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制定整改方案,跟踪实施,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6.3.2 在服务过程中随时收集有关服务质量问题信息,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对过程或管理进行整改,避免再次发生。6.3.3 机构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外公布监督和投诉电话、投诉方法、投诉流程,建立服务质量投诉及纠纷处理、反馈机制,应按照 GB/T 17242 投诉处理指南的要求处理投诉事件。6
A 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老年友善服务环境与设施表 A.1 老年友善服务环境与设施序号 项目 老年友善服务环境与设施1整体环境整体环境保持清洁舒适和安全地板、墙壁、家具宜用暖色;房门、扶手宜用高对比颜色区分;地板材料无反光、防滑,不宜用夸张的几何图案和斑纹通风系统无噪音,病房通风良好电动门自动阻尼延时≥4秒2病房环境病房照明均匀充足、无眩光;设置有夜灯病房及公共区域窗户安装行程限位装置床间距留有轮椅转弯半径空间;病床高度以患者小腿长度 100-120%为宜(坐时双脚踏实着地);床挡高度以高出褥垫 350mm 为宜;长期卧床者宜用减压床垫和座椅垫床边安装呼叫器,按钮方便触及床边宜有清晰易于使用的床灯开关病房内宜装有大字静音时钟和日历,高风险病患床边要有标识3卫生间和浴室环境卫生间采用坐便式马桶,轮椅或移行装置与马桶零距离(每病区最低配置 1-2 间);门诊等公共区域宜设无障碍、无性别厕所坐便器临空侧设固定式或上翻式扶手,扶手距坐便器中心线水平距离 350mm~400mm,放下时上层扶手距地高度 700 mm;临墙侧设 L 形扶手,坐便器中心线距墙面 450mm,L 形扶手垂直段距坐便器前沿 200mm~250 mm,最高点距地 1400mm 以上,水平段距地 700mm坐便器双侧宜安装输液挂钩;宜在侧前方墙面安装呼叫按钮或拉绳式呼叫装置,按钮中心距地面高度 400mm~500mm,拉绳下垂末端距地 100mm,以便于触摸。宜有专岗随时接收呼叫信号并开展施救卫生间门宽度≥900mm,宜双向或推拉开门;洗手盆下方净高不宜< 650 mm,方便轮椅出入。病区宜设置公共浴室或配备可供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病人洗浴的设施和设备;使用轮椅患者的浴室宜留有轮椅转弯半径空间;淋浴区要有马桶或坐便椅,浴缸或淋浴花洒下应有防滑垫;洗澡/淋浴开关高度宜考虑坐轮椅者使用方便马桶、小便池、淋浴和浴缸侧面应安装上推式或 L 型高度适中的扶手4家具、扶手、通道、电梯环境床头柜如有轮子应是制动脚轮;家具锐角宜做钝角处理;餐桌高度以轮椅进出顺畅为宜;座椅要有扶手、软垫,防滑,易清洁,高度以坐者双脚掌完全着地为宜宜在楼梯和走廊两侧安装扶手,坡道至少一侧有扶手,楼梯扶手宜超出坡道和楼梯的两端;并在终端 100mm 处有结束提醒坡道高度与长度适宜比为 1:20;坡道长度超过 9m 宜设休息平台7
表 A.1(续)序号 项目 老年友善服务环境与设施4家具...
篇四:老年友善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友善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老年友善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评价及改进。本标准适用于提供老年友善服务的医疗、康复、护理和照护等服务机构。
2 规范性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432 复辅助器具分类和术语
GB/T 17242 投诉处理指南 T/CGSS001-2018 老年照护师规范 3 语义 GB/T1643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老年友善服务 age-friendly service 为老年人营造尊重、关爱与支持的环境,开展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并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医疗、康复、护理和照护等活动。
3.2 老年综合评估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由多学科专业人员为功能下降、衰璃的老年人从体能、认知、心理、社会、环境和疾病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的健康测量方法。
3.3 多学科整合管理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ed management 由老年病医师、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护师(士)、心理师、营养师、临床药师、个案管理师和社会工作者等构成的多学科团队,依据老年综合评估的结果对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性的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的模式。
3.4 老年综合征 geriatric syndrome,GS 由多种慢病的病理过程或多种诱发因素导致的具有同一临床表现特点的老年病症 4 基本要求 4.1 服务机构 4.1.1 服务机构(简称机构”)包括医院、康复院、护理院、养老院及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照护中心等。
4.1.2 应依法登记注册。
4.1.3 应有为老服务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有组织管理的制度、流程、服务规范和应急预案。
4.1.4 应建立老年友善服务中不良事件的上报与处理反馈管理系统,宜参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
41.5 应有负责双向转诊服务的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
4.1.6 应对服务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训时数每年均不少于 20 学时,培训考核达标后方能上岗。
4.1.7 宣单独设立或合作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病区或老年护理院,参照《护理院基本标准》执行。41.8 宜建立社会工作部,建立志愿者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有长期招募志愿者特别是老年志愿者的计划。
4.1.9 应善保管各种服务的原文档实现服务程留痕,责任可追溯。
4.2 服务员 4.2.1 应提供身体健康证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老年人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注意保护其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422 应且各与老年人自好沟通的能力。对失能,失智的老年人使用慢速。清晰的语言。或采用肢休语言、文字或图片进行交流,支持和鼓励志愿者、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老年健康问题的多学科整合管理。
4.2.3 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资质参加相关培训熟练掌握本岗位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规程和卫生清洁要求。
4.2.4 医疗、医技人员应掌握常见老年疾病诊疗技术、老年综合评估技术、老年综合征风险筛查与干预技术,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疾病筛查和健康宣教活动。
4.2.5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老年综合评估技术,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应具备向老年人或者监护人提供适合居家、社区或机构养老,或者入院治疗的判断与建议的老年护理及管理能力。
4.2.6 老年医学科及相关特色科科主任应具有老年医学教育或培训达标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护理负责人应具有老年护理专业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4.2.7 康复治疗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治疗科室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康复治疗工作 5 年以上。
4.2.8 老年用药与营养咨询门诊应由具有 5 年以上相关床经验的医师或护师出诊。
4.2.9 老年照护师应按照 T/CGSS001-2018 执行。
4.3 服务环境与设 4.3.1 老年友善服务场所应适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和功能状况,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移动如厕等无障碍环境,以安全、便捷为基本要求。
432 在机构公共场所应配置移位辅具:公示的服务信息应置于明是位置,并便于老年人阅读和理解 4.3.3 机构整体环境、病房环境、卫生和浴环境、通道和电梯环境、交通设施和标识系统宜达到老年友善服务环境与设施条件。参见附录 A 表 A1。
5 服务内容与求 5.1 老年综合评估 5.1.1 应对机构内的老年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评估内容及评估方法见表 1 5.1.2 评估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为评估对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必要时经过多学科小组共同讨论和制定干预方案。
5.1.3 宜对出院回家的老患者进行居家安全的评估与提供居家改造建议。居家安全的评估应包括对灯光、地面、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走廊或过道等的评估,家庭危险因素评估工具(HFHA)参见附录 B 表 B.10。
5.1.4 应将评估结果录入病历或服务档案,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管理。
表 表 1 老年综合评估内容与方法
序号 评估内容 评估表或评估工具
1 一般医学评估 包括患病与用药情况的评估,参见附录 B 表 B.1 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Rarthel 指数)。参见附录表 B表 B.2
3 平衡功能评估 平衡试验、前臂伸展试验,参见附录 B 表 B.3 Tinett!平衡与步志评估量表,参见用录 B 表 B.4
4 认知功能评估 简易认知评估工具(Mini-Cog),参见附录 B 表 B.5 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参见附录 B 表 B.6
5 视力评估 视力简易评估法,参见附录 B 表 B.7 6 听力评估 听力简易评估法,参见附录 B 表 B.8
7 社会评估 社会参与能力简易评估法(见民政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参见附录 B 表 B.9
8 居家安全评估 家庭危险因素评估工具(HFHA)。参见附录 B 表 B.10
5.2 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与干预 5.2.1 老年综合征包括跌倒、痴呆、谵妄、衰弱、肌少症、多重用药、抑郁、晕厥、尿失禁、帕金森综合症、便秘、睡眠障碍和慢性疼痛等。老年照护问题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疮、骨质疏松与骨折、吸入性肺炎等。
5.2.2 应开展对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常见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见表 2 5.2.3 机构应根据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评估结果,提出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制定并实施老年跌倒风险防控或跌倒损伤的救治措施,制定并实施防治老年痴呆、老年谵妄和老年抑郁的干预措施,为营养不良者出具营养和运动处方,为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进行压疮风险的防控或为已发生压疮者实施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5.2.4 对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照护问题的干预措施应有效果评价。
表 表 2 常见老综合征和老照护问题的评内容
序号 评估内容 评估表
1 跌倒评估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参见附录 B 表 B.11
Morse 跌倒评估量表,参见附录 B 表 B.12
2 痴呆评估
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参见附录 B 表 B.6 临床痴呆量表(CDR)。参见附录 B 表 B.13
3 谵妄评估 意识障碍评估法(CAM),参见附录 B 表 B.14 4 营养不良评估 微型营养评定法(MXA),参见附录 B 表 B.15 营养风险筛查法(NRS2002),参见附录 B 表 B16
5 抑郁评估 老年抑郁评估量表简表(GDS-5),特见附录 B 表 B.17 老年抑郁评估量表简表(GDS-15),参见附录 B 表 B.18
6 压疮评估 Braden 量表,参见附录 B 表 B.19
5.3 老年人高风险状态检测及处置 5.3.1 应针对老年人如跌倒、床、息、肺栓塞等高风险指标进行监测与识别,除应对患者、家属及照护人员做出风险告知外,还应有风险标识和其他相应的防范措施。
5.3.2 应制定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肾衰竭的应急抢救措 5.4 常见老年病防控 5.4.1 常见老年疾病的防控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脑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关节病变、晚期肿瘦和慢性肾病等疾病。
5.4.2 应开展对老年人群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对高风险人群采取运动与营养等方式的干预。应有具体活动记录,包括活动通知、活动主题、主办方、受众人数及现场视频或照片等。
5.4.3 宜设立常见老年疾病的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基地,并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实施和进行活动情况的记录,机构内宜配备有宣教器材和投放设备,并能够保持正常使用。
5.5 老年人用药评估 5.5.1 应对老年人用药进行全面评估(参见附录 B 表 B.1),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指导。
5.5.2 在老年患者离开机构时,应知用药注意事项。
5.6 多学科整合管理 5.6.1 根据需要对病情复杂多重用药、多系统功能障碍、多脏器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多学科整合管理服务。
5.6.2 应有多学科小组会议的讨论记录,有为老年患者形成的整合管理方案和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处理意见。
5.6.3 医护人员应鼓励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多学科小组会议,并参与相关活动。
5.7 老年医学专科服务 5.7.1 官为老年者提供老年综合征、脑率中、认知障碍、骨性关节病、老年跌倒、睡眠障碍、压疚、精神疾患等的医疗照护与康复服务。
5.7.2 宜为老年人开展营养干预服务,根据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和提供营养处方。
5.7.3 宜对老年患者开展中期照护、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服务。
5.7.4 宜为老年人开展居家适老环境评估和适老辅具适配等服务,参照《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进行配界。
5.7.5 老年专科服务应有病历和服务记录。
5.8 延伸服务 5.8.1 延伸服务指机构依据出院计划为住治疗后回到社区或居家的老年人继续提供医疗、护理、功能康复和社会支持等延续性的服务。主要服务内容与要求见表 3。
5.8.2 延服务有服务录和效果评估。
表 表 3 主要服务内容与要求
序号 服务内容 延伸服务要求
1 延续性照护计划 应至少包括健康宣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训练、饮食指导、运动干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内容
2
双向转诊服务 应由负责双向转诊服务的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为老年患者提供评估后的转诊服务。
3 复诊服务 应由医院门诊或宜山网络门诊为老年患者提供预的复诊服务
4 绿色通道 应在挂号、交费、候诊、取药、检查等窗口为特殊情况的老年人开设变医绿色通道
5 健康管理 应为居家签约、养老机构或其它长期至护机构中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和服务档案
6 技术指导 应为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提供现场技术指导或选程医学服务
6 服务评价及改进 61 服务评价 6.1.1 服务评价包括:机构自我评价服务对象评价和第三方评价。
6.1.2 机构自我评价应根据服务内容及服务要求定期进行自我评价。
6.1.3 机构应定期开展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价。
6.1.4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可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老年友善服务的评价。
6.2 评价内容 包括本标准第 4 章和第 5 章的内容。
6.3 持续改进 6.3.1 机构应根据评价结果,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制定整改方案,跟踪实施,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6.3.2 在服务过程中随时收集有关服务质量问题信息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对过程或管理进行整改,避免再次发生。
6.3.3 机构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外公布监督和投诉电话、诉方法、投诉流程,建立服务
附 录 A ( 资料性附录) 老年友善服务环境与设施 表 表 A1 老年友善服务环境与设施 序号 项目
老年友善服务环境与设施
1 整体环境 整体环境保持清法舒适和安全 地板、墙歌、家具宜用暖色:房门、扶手宜用高对比额色区分:地板材料无反光、防滑,不宜用夸张的几何图案和班纹 通风系统无噪音,病房通风良好 电动门自动阳尼证时 34 秒
2 病房环境 病房照明均匀充足、无照光:设置有夜灯 病房及公共区域窗户安装行程限位装置
床间距留有轮椅转营半经空间:病床高度以费者小脑长度100-12%为宜(坐时双自站实着地)床挡高度以高出褥垫 350m 为宜;长期卧床者宜用减压床垫和库椅垫 床边安装呼叫器,按钮方便触及 床边宜有清晰易于使用的床灯开关 病房内宜装有大字静音时钟和日历,高风险病惠床边要有标识
3 卫生间和洛室环境 卫生间采用坐便式马桶。轮椅成移行装置与马桶零用离(每病区股低配置 1-2 间)门传等公共区城宜设无障碍、无性别厕所 坐便器临空倒设固定式或上翻式扶手,扶手距坐便器中心线水平距离 350w~400m。放下时上层扶手距地高度 700m:临墙倒设形扶手。坐便器中心线距墙面 450m,形扶手垂直段即坐便器前沿 200~250m,最高点即地 1400m 以上,水平段距地 700um 坐便器双侧宜安装输液社构:宜在例前方墙面安装呼叫按销或检绳式呼叫装置、按销中心国地面高度 400m~500m,拉绳下垂末端距地 100m,以便于触摸。宜有专向随时接收呼叫信号井开展施救 卫生间门宽度>900m;宜双向或推拉开门:洗于盆下方净高不宜(650m;方便轮椅出入。
病区宜设置公共浴空或配备可供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病人洗浴的设施和设备:使用轮椅患者的浴室宜留有轮椅转专半径空间:淋潘区要有马桶或坐便椅。浴缸成淋浴花酒下应有限滑热:洗澡/淋浴开关高度宜考内坐轮椅者楼用方便
马桶、小便池、淋浴和浴缸侧面应安装上推式或儿型高度适中的扶手
4 家具、扶手、通通、电梯环境 床头柜如有轮子应是制动脚轮:家具锐角宜做钝角处理;餐桌高度以轮椅进出顺畅为宣;座椅要有扶手,软垫,防滑。易清洁,高度以坐者双脚掌完全着地为宜
宜在楼梯和走两侧安装扶手,坡道至少一侧有扶手,楼梯扶手宜超出坡道和...
篇五:老年友善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友善管理工作制度老年友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开展健康教育,特制定以下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一、健康教育内容
1.饮食教育:科学系统饮食护理对于减慢老年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发展至关重要。如糖尿病患者,重点强调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高血压病人低盐饮食;冠心病病人低脂饮食;肝硬化病人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饮食等。
2.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定时起床、定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选择适合身体条件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对长期卧床老人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照顾好老人大小便,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
3.用药与检查指导:指导老人用药安全,说明药物用法用量,患慢性疾病老人严格遵守医嘱、正确用药,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和副反应,不私自购买或服药,防止用药不当发生
意外。
4.心理健康护理:护理人员提高心理疏导,帮助老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保持乐观态度,正确对待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积极接受治疗,提高康复依从性。
二、健康教育方式
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以视频、图片、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合理、规范、全面开展,注重实效性。发送的宣传册要求内容简练、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以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效果。
三、健康教育管理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需求,由科室负责制订计划和组织实施,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并组织不同层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考核,做好健康教育质量管理。
老年友善管理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我院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院老年医学发展,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及照护需求,制定本制度。
1、老年患者的定义:年龄在 65 周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诊 疗、护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情感、认、 知等方面的改变,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2、老年患者在医院期间的监护:
2.1 防坠床:通过使用床栏、家属陪护等措施防止坠床发生; 2.2 防跌倒: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无障碍;厕所、走廊配有扶手;穿合适的鞋子;使用拐杖等;行动不便、视力欠佳者应有家属/护工陪护;
2.3 防走失:随身佩戴家庭地址及家人电话号码等信息,患者离开病房时有家属/护工陪同,暂时离开时告知护士; 2.4 防假牙误吸:手术、气管插管、睡眠、病情危重等情况下,应取下活动性假牙;
2.5 转运过程的安全:转运老年患者时,尽量使用轮椅和平车,并有专人陪护;
2.6 皮肤保护: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弹性差,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降低,加之老年患者不愿活动,所以很容易发生压疮、烫伤,应予以关注;
2.7 防止血液动力学改变:因心血管系统调节能力差,体位变化过快易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体位改变应缓慢。
2.8 用药安全:药物的选择、用法和剂量要合理,监督老年患者准时服药。
2.9 防血栓:对长期卧床老人加强翻身及肢体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
2.10 所有报警装置和呼叫系统应始终处于功能状态。
3、设备的获取和使用:每个住院病房至少配备一至两辆轮椅 和一辆平车,供有需要的患者使用,使用前告知使用方法。
4、老年患者转运必须有经过培训的护工护送。
5、记录
5.1 医生在入院时评估患者的活动功能、认知反应能力、视觉、牙齿、皮肤等,记录在病史和体格检查单。
5.2 护士在入院时评估患者的活动功能、认知反应能力、牙齿、皮肤、坠床/跌倒的风险等,记录在相应的护理记录单上:护理入院评估单、ADL 护理等级评分表、Braden 压疮评分表、跌倒/坠床评分量表。
5.3 护士对所有住院患者,每日皮肤评估一次;高危压力性损伤者(≤9 分)每班评估,记录在 Braden 压力性损伤评分表,有病情变化,随时评估记录。
5.4 护士对所有住院患者,跌倒评估每日一次;有病情变化,随时评估记录。
5.5 护士对患者/家属做好预防坠床/跌倒的教育,记录在健康教育单。
6、基础建设与服务
6.1、严格按照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和《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等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加强出入口、服务窗口、坡道、通道、电梯和卫生间等重点部位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及维护。
6.2、在候诊区、取药处等公共等待区域加设老年人专用座椅,并用醒目的标识区别。
6.3、积极创造条件,做好老年人就医优待服务。在院内醒目位置张贴公告,使老年人方便知晓可获得的优待服务内容。
6.4、优先为老年人安排就诊与转诊服务,为老年人就诊提供畅通的绿色通道。
6.5、在挂号、缴费、住院手续办理、检验、检查、取药等醒目位置张贴“老年人优先”标识。
6.6、在院内为老年病人提供平车、轮椅等器具,提供导医咨询和协助就医等服务,优先安排住院,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
老年友善管理工作制度
一、工作职责
(一)在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和乡(镇、街道办事处)老龄委的指导下,围绕“六个老有”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
(二)积极支持并配合村(社区)党支部和村(居)委会的中心工作,当好参谋助手,带领全体老年人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充分发挥协会内部设立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小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小组、维护治安小组、环境卫生小组、纠纷调解小组、文体活动小组、关心下一代小组等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四)落实好协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
(五)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六)按时完成当地党政组织和上级老龄工作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
二、学习制度
(一)每月
日,协会委员会和各会员活动小组组长,进行集中学习。
(二)每月
日,既是各会员活动小组的例会日,又是学习日。
(三)主要学习内容:时事政治,有关法律法规,老龄工作基础知识、经验和方法,文化科技、医疗保健等方面知识,以及上级统一布置的学习文件和资料。
三、民主管理制度
(一)实行民主选举。老年协会领导班子在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和乡镇老龄委的指导下,召开全体会员或会员代表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二)实行民主议事。老年协会比较重要的事务,由集体商议决定。
(三)实行民主理财。老年协会的经费支出须经协会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同意,实行账目公开;收支情况,每年年度向全体会员公布,会员有权质询。
四、例会制度
(一)每月
日,作为协会委员会工作例会日,通报上月工作情况,传达、学习上级指示精神,研究安排近期工作。
(二)每月
日,作为协会委员会工作例会日,可结合协会学习日和委员会工作例会日安排,传达精神,安排工作,部署任务。
(三)每年敬老节或春节期间,召开全体会员大会,评选表彰先进和总结全年工作。
(四)每
月向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委会)报告一次工作情况,及时反映老年人的意见和要求。【时间一般不超过 3 个月】
五、工作管理制度
(一)实行协会委员会责任制,落实“三定”要求,即“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
(二)设有“一册五薄一档案”。即:老年人花名册;协会开展活动登记薄、学习情况登记薄、好人好事记录薄、调解老年人家庭和村民纠纷登记薄、签定赡养协议(责任)书登记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档案。
(三)在协会活动场地张贴协会的规章制度和老年法规,妥善管理设施及有关资料。
(四)活动室开放时间:
。【各地根据实情确定】
(五)协会会员应积极参加本协会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各项文体活动。
推荐访问:老年友善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友善 规章制度 老年